1995年
實施
隨袋徵收,於2020年每公升約為25韓圜 (0.16港元) [視乎地區而定]
減廢/回收成效:
首爾自1995年推行廢物按量收費及配套措施後,其回收率在24年內由29%上升至67% (2019年)。
在1994年至2019年間,首爾的人均家居廢物棄置量從每日1.3公斤降至0.32公斤,減幅達75%。
2000年
實施
隨袋徵收,於2020年每公升約為新台幣0.36元 (0.09港元)
減廢/回收成效:
台北市於2000年實施垃圾收費後,其回收率由2 %(1999年)上升至69%(2019年)。
在2000年至2019年間,台北市的人均家居廢物棄置量從每日1.11公斤降至0.25公斤,減幅達77%。
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(環保基金)自2015年開始,資助非牟利機構及團體在不同類別的處所舉辦社區參與項目,在實際環境試行垃圾收費,為收費計劃作好準備。
計劃推行期間,環保署提供不同容量的模擬指定垃圾袋讓市民試用,讓他們親身體驗按量收費的安排,並舉辦不同類型的宣傳和公眾教育活動,讓參加者加深了解垃圾收費的目標及其具體安排,向各界推廣惜物減廢,達致「揼少啲 慳多啲」。
截至2021年11月底,已有大約250個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社區參與項目獲得資助,資助總額約2億1千萬元,涉及約1,200個不同處所。項目涵蓋5個界別,包括聘有物業管理公司的屋苑、鄉郊及低密度的處所、單幢式樓宇、工商業樓宇和公共機構。
在已完成的項目當中,參與場所的垃圾棄置量減少約10%,而回收物則增加約20%。雖然社區參與項目屬自願參與性質,亦不涉及真正收費,我們預期在垃圾收費正式推行後,會達致更顯著的減廢成效。
另外,我們舉辦社區參與項目的經驗分享會,邀請相關機構與不同界別的持份者交流及分享試行垃圾收費的經驗。我們亦會參考他們的經驗編訂良好作業指引,以供不同持份者在準備及落實垃圾收費時參考。
啟動禮暨嘉年華會
宣傳教育活動
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劃簡介會
招募參加者
向參與單位簡介「多棄多付」措施
試用指定垃圾袋及監察其使用情況
向參加者收集對測試的意見
為使不同的持份者能實地試行垃圾收費,環保署自2018年第四季起夥拍相關界別進行實踐計劃。
鄉郊實踐計劃
公共屋邨實踐計劃
商場實踐計劃
餐飲業實踐計劃
政府處所實踐計劃
伙伴機構 (排名按筆劃序)